專家說40歲就得為養老做打算

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最近一個關于【專家說40歲就得為養老做打算】的熱門話題。 關于專家說40歲就得為養老做打算的熱門話題有很多種類,下面是我們從眾多的用戶中挑選出來的一些觀點。

觀點1:

這個話題比較沉重,本來40歲正是事業騰飛的階段,卻要花精力和時間,為自己的養老去操心。這一切都源自于社會保障的缺失。為什么中國人那么癡迷于體制內工作?就是因為嚴重缺乏安全感。我們處在一個低福利社會。只有體制內才能提供比較穩定和完善的社會保障。體制外基本不穩定,風雨飄搖!

觀點2:

沒糧食吃的時候,叫農民爺爺
有點糧吃的時候,叫農民伯伯
糧食夠吃的時候,叫農民兄弟
現在糧食富裕了,叫農民工!
不要說農鬧,不要嫌老農民說辛苦。
北京大學教授陸杰華說,城鄉養老金差距是22倍,城市遠遠高于農村,老人每月只拿到100多塊錢,這100多塊錢對他們的養老來說,是杯水車薪。
這里說的是老年農民,他們是在過去為國家交公糧做了貢獻、一直承受著糧食價格低的工農剪刀差的。交公糧可以等同于交社保了。

現在他們老了,每個月發百八十的錢根本不夠吃飯的。社會主義國家按勞分配,不應該這么大差距的。周圓曦教授說:河南七旬老人扛水泥,是我們社保體系的恥辱,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恥辱。
沒有任何老人心甘情愿想抗水泥賺錢。在農村這樣的老人太多了,沒有什么稀奇的,城里與農村一個天上,一個地獄。

觀點3:


專家還有點偏保守。
讓彭叔來說的話,35歲左右的時候,就應該要開始為自己養老,做打算了。
如果說,你是指望靠子女來養老,那么你就要針對子女的教育,進行特別的安排,比如你要靠孩子養老,那么最好你就要生2個,或者2個以上,指望一個孩子養老,難度要明顯高于2個孩子,而且生2個孩子或者2個以上,孩子從小會更懂得什么叫做愛。因為只有獨生子女,他們對愛會有一種本來這就是我應該得的,我就應該享受父母所有的東西,他們對愛,沒有那么敏感,但是2個孩子以上,他們很難有那種,父母對我的所有付出,都是我應得的。
如果說,不指望子女養老,只生一個或者不生,那么就要考慮自己以后老了,住養老院,還是住家里面,不管是哪種方式,都是需要有一定的資金,現金儲備,或者房子收入等等的,那么后面的日子,就要朝著這個方向走。如果決定不靠子女養老,那么就不能把所有的錢都給子女,自己一定要留一部分。
選哪條路養老,就要朝著哪個發展,而且越早定好方向,你的成功率就越高。
因為如果說,你不靠子女養老,但是你50歲的時候,才意識到這個問題,你把所有錢都給了子女,你又不靠子女養老,那你到時候養老錢從哪搞?
如果你要靠子女養老,你年輕的時候,又不停的給孩子說那些我們養老不用你管,等到你們真老了,你讓孩子管你,孩子那個時候都已經接受了你長期的養老不靠他們的教育,你到時候怎么辦?
養老還是要早點規劃好,老了靠什么。
越早想好,老年生活,相對就越容易過的舒服一些。

你的回答

單擊“發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