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房價降到5000一平米,社會會出現什么現象?怎么樣
房價一直是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。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,房價也一路飆升。然而,如果房價降到5000一平米,社會將會出現很多不同尋常的現象。下面就讓我們一一來看一下。
首先,如果房價降到5000一平米,那么購房者的購房能力將會大大提高,因為現在的房價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難以承受的負擔。如果房價真的降下來,那么他們買房的積極性和購買力將會急劇提高。
其次,房屋交易市場也會隨之發生重大變化?,F在的房市幾乎是賣方市場,房價飆升,供不應求,開發商和房主也就囤積房子。但如果房價降下來,很可能會出現一種反潮流現象——買方市場。房屋成交量將會大幅上升,賣方只有盡早出售房子才能保證收益。
此外,降價也意味著壓低了開發商的利潤,很多中小開發商會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。同時,降價還意味著政府的地價和稅收不再那么高,這將會影響政府的一些福利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,對城市的整體潛力和經濟發展也會影響。
最后,市民的生活質量將會得到提升。隨著房價的下降,房租、買房和房貸的壓力消失。居民使用這些省下來的錢,可以購買更多的生活必需品、旅游、娛樂等方面,這將會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。
總而言之,如果房價降到5000一平米,對社會將會產生很多深遠的影響。究竟怎么樣會出現這些影響,現在也只能靜候時間的驗證。
相關閱讀:
房價降到5000/平會怎樣?
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,房產泡沫破裂后,大量年輕人自殺,國家經濟持續衰退,所以有人就說,日本失去了最好的“三十年”,到現在都沒走出當年的“陰影”。

日本的房地產走勢還得從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說起,二戰后的日本滿目瘡痍,但在美國的幫助下,日本經濟開始復蘇。
1962年~1964年,日本為了舉辦奧運會,開始大興土木,不僅創造了海量就業崗位,最關鍵的是把房地產行業給帶了起來,日本開始意識到,搞土木工程建筑原來這么賺錢,但當時日本實體經濟非常不錯,所以日本人沒有想到去投資房地產。
1967年,日本產品暢銷海外,例如電視機、洗衣機、汽車、空調等,經濟更是不斷騰飛,日本人民是爽了,但遠在美洲的老大哥卻不開心。

日本產品不僅便宜,關鍵質量還不錯,所以日本產品搶占了大量美國市場,導致美國很多工廠只能倒閉破產,失業人口更是不斷攀升,美國一看,這不行啊,得想想辦法,后來決定讓美元貶值,日元升值來解決。
1985年,美國將日本列為“不公正貿易國”,對日本實施了許多制裁方案,另一邊日本不開心了,說好的自己人,怎么老大哥開始動手制裁自己人了呢?
于是日本高層前往美國一探究竟,雙方坐下來,美國也說了國內的情況,大概指日本產品對其他國家的沖擊太大了,這樣吧,咱們讓日元升值,美元貶值。
日本高層一聽貨幣升值,覺得還不錯,因為日本屬于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,需要依仗國外進口,一下子把其他國家都得罪了也不好,而且日元升值后,意味著同樣1000日元,可以買到更多的資源,老百姓也開心。

1985年9月22日,美日英法德五國在紐約廣場飯店簽訂了《廣場協議》,原先需要240日元兌換1美元,在簽訂協議后的一年,僅僅需要200日元就能兌換1美元,也就是說日元升值了20%,但在出口產品售價不變的情況下,日本在美國的產品價格也變相貴了20%,這導致日本產品在海外銷量開始下滑。
1987年,在簽訂《廣場協議》兩年后,僅僅需要120日元就能兌換1美元,日元升值率高達100%,日本產品在海外的銷量一落千丈,市場份額更是不斷縮小,日本國內實體業生存困難,為了救市,日本只能在貨幣政策上加些福利,例如降息、投放更多的貸款等等。
實體業不景氣,老百姓手里的閑錢又多,拿去存銀行,利息低的可憐,那干嘛呢?

所以海量資金不斷注入股市跟樓市,20世紀80年代末期,日本的股市、樓市一路高歌猛進,看著樓市價格不斷上漲,原先沒買的吃瓜群眾,也都紛紛掏出家底,二話不說就砸進了樓市,樓市不斷的漲,買房的日本人民做夢都能笑醒,為啥?
因為不用干活就能賺大錢,這樣的好事,還真被他們給撞見了,甚至很多實體企業家,低價賣掉公司廠房,就為了能搶到幾棟樓。
起初日本也很開心,因為買房帶動土木工程,解決就業人口的同時,群眾還紛紛向銀行借錢,總之就是有錢買買買。
日本土地資源有限怎么辦?

瘋狂的日本人民開始把目光轉移到國外,1989年1月,三菱用14億美元的價格,收購了象征美國財富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廈;1989年9月,索尼用60億美元收購了好萊塢哥倫比亞電影公司;1990年,松下用61億美元買下了美國環球影業公司。
日本東京的面積為2155平方公里,然而東京的地價,遠超美國93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總和,當時甚至有日本人說出“賣掉東京,買下整個美國”的豪言壯語,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,日本當年的房地產行業有多么瘋狂!
日本眼看大家連實業都不干了,整天就是炒樓,心中不免有些擔心,日本也明白實業興邦的道理,于是風向標開始向實業偏移,日本一邊提高房貸利率,一邊收緊房貸,這些政策導致很多人開始還不起房貸,畢竟實業一團糟,雖然有錢交首付,但后續的房貸也是要還的。

一環扣一環,日本樓市開始崩盤,眼看房價持續下跌,炒房客開始大量拋售,企圖逃離樓市,可惜的是,日本的樓市泡沫太大了,就算低價拋售也沒人接盤。
攢了一輩子錢,把老婆本、養老金都掏出去買樓的人比比皆是,樓市崩盤后,原先高價買的房子,就算3折出售都沒人要,而且貸款還要一直還,所以日本人民只能變賣家具、首飾、汽車等等,老婆及成年的孩子出去工作,就連老爸老媽也得想辦法去賺錢,那些沒有還貸能力的,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子被銀行收走。
很多人受不了打擊,悲傷的跑到天臺一躍而下,每天都有因樓市崩塌而自殺的人,日本經濟也開始出現了嚴重的倒退,有人說,日本失去了最好的“三十年”,到今天還沒徹底走出“陰影”。

不光是日本,東南亞國家眼看日本經濟高速騰飛,所以也學習他們那一套,大量金錢紛紛涌入房地產,結果到了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后,菲律賓、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房地產泡沫也都紛紛破滅,經濟同樣遭到重創。
都說美國人對房子不“感冒”,但美國也出現過地產泡沫,2000年,為了刺激經濟,美國不斷降息,導致大量民眾借錢后投入房地產行業中,接著“泡沫”越來越大,在美國連續17次加息后,房產泡沫最終破裂,老百姓一輩子奮斗的辛苦錢,都因樓市的崩塌而付諸東流,至于后期的連鎖反應,都大同小異,不過美國的社會犯罪率比其他國家高一點,畢竟槍支泛濫。

假設咱們2萬/平買了個120平的房子,突然降到5000/平,心里肯定極度不爽,二話不說沖到售樓處,找開發商退房,開發商不退,肯定會爆發吵架甚至肢體沖突。

但如果合同憑證都有,咱們是很難退房的,欠銀行的錢還得繼續還,一下子賠了這么多錢,心里肯定不平衡,還得上的人還好說,還不上貸款的人只能斷供,看著房子被銀行收走,如果拍賣所得到的房款少于斷供者的房貸欠款,銀行還會催討欠款,到時候只能被列為失信人,限制出行以及對子女的前途產生部分影響。
房地產行業崩壞后,順帶著建筑、家居等行業同樣一蹶不振,很多破產的老百姓想不開,決定自我結束生命,有些敗類開始做些違法的勾當,例如搶劫、詐騙等等,總之房地產泡沫破裂,將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走向,一環扣一環,受影響的人或事太多了。

其實房地產泡沫一直存在,才是最大的隱患,設想一下,只要房地產泡沫存在一天,實體經濟就不可能發展起來,所以早點“刺破”,經濟就會回歸正常,雖然目前我國的樓市價格有些高,但以我所在的城市,近2年來房價正在緩慢下降趨于穩定,這些“泡沫”正在慢慢消化,而不是一下子戳破,軟著陸之下的房地產,并不會對經濟產生巨大的沖擊,期待轉型的一天早點到來。
——END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