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制內的單位,確實有這種情況,多半是歷史原因所致。
本地的接待辦就是這種情況。該單位只是一個正處級機構,按理內設科室應該叫科,可他們單位無一例外都是叫處。于是科長便成了處長,每次開會或搞活動,提到他們單位的中層,總好像來的人比別的單位級別高一點。接待外地來的同志,人家也經常誤以為接他的人是處級干部,為此還很不好意思,經常說我們太客氣太隆重了。而領導似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。據說,當年接待辦的內設科室也叫科,后來有位主要領導說本地接待任務重,經常派個科長去接別人顯得不太尊重,建議把接待辦的內設部門改為處,顯得好聽點,于是假處實科的設置一直保持至今。這也是本地唯一一個正處級單位內設正科級處室的單位。
本地隔壁一個地市的兩辦,前幾年也是這種情況。明明是個正處級單位,常理叫辦公室的非要喊辦公廳,下面的秘書科改頭換面成了秘書處,一眾科長叫處長,鳥槍換炮,聽著好聽有面子,實際上還是科級干部一個。據說當初也是說為了和省廳對應領導一時興起改的。2018年機構改革,這個地市兩辦改回了辦公室,算是回歸了正道。
總體來看,普通地市市直機關內設科室叫處室的不算多,少數因各種原因保留至今,已成為地方特色,并不是普遍現象。
事實上,真正有資格將市直機關內設機構設為處的,一般只存在副省級以上城市。副省級城市的市直部門一般是副廳設置,部門主要領導是副廳級,中層正職則是正處,副職為副處,因此將內設機構設為處室可以說名正言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