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
有的市級局的內設機構明明是科級,但為什么叫xx處?

體制內的單位,確實有這種情況,多半是歷史原因所致。

本地的接待辦就是這種情況。該單位只是一個正處級機構,按理內設科室應該叫科,可他們單位無一例外都是叫處。于是科長便成了處長,每次開會或搞活動,提到他們單位的中層,總好像來的人比別的單位級別高一點。接待外地來的同志,人家也經常誤以為接他的人是處級干部,為此還很不好意思,經常說我們太客氣太隆重了。而領導似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。據說,當年接待辦的內設科室也叫科,后來有位主要領導說本地接待任務重,經常派個科長去接別人顯得不太尊重,建議把接待辦的內設部門改為處,顯得好聽點,于是假處實科的設置一直保持至今。這也是本地唯一一個正處級單位內設正科級處室的單位。

本地隔壁一個地市的兩辦,前幾年也是這種情況。明明是個正處級單位,常理叫辦公室的非要喊辦公廳,下面的秘書科改頭換面成了秘書處,一眾科長叫處長,鳥槍換炮,聽著好聽有面子,實際上還是科級干部一個。據說當初也是說為了和省廳對應領導一時興起改的。2018年機構改革,這個地市兩辦改回了辦公室,算是回歸了正道。

總體來看,普通地市市直機關內設科室叫處室的不算多,少數因各種原因保留至今,已成為地方特色,并不是普遍現象。

事實上,真正有資格將市直機關內設機構設為處的,一般只存在副省級以上城市。副省級城市的市直部門一般是副廳設置,部門主要領導是副廳級,中層正職則是正處,副職為副處,因此將內設機構設為處室可以說名正言順。

最佳貢獻者
2

答:確有此類比較尷尬的情況,作為老百姓根本就分不清。比如,縣區環衛處這不可能是處級吧,可能是為了叫起來方便點。而典型的是個別省會廳級城市,這些城市的局機關各部門都稱處,叫處長,副處長,實際上就是正科級,副科級。為什么這么叫?原來剛接觸時我也納悶,后來別人解釋是,為將來省會城市晉級為副省級城市做準備,可叫了幾十年也沒升格,這完全是單相思的自我陶醉。

這些市級局的所謂處長副處長到省級機關辦事,哪些名符其實的處長叫你一聲科級處長不知道是否尷尬!知道的人是科級,不知道的人真以為是處級,如果是到國家部委局去請示匯報,以正科級處長需要什么級別的人來接待?

有些機構名稱,包括各類開發區,高新區的內設部門不知內情的人都是一頭霧水。比如國家級高新區多為副地級架構,內設機構的為局或處,是副處級部門。

題主所說個別市級局的內設機構有個別叫處,應該是極少數,一是為升格畄后手,二是實用性的普遍叫法。

3

有的市級局的內設機構明明是科級,但為什么叫xx處?

你好,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:一是人為戴高帽,處長比科長聽上去更有面子;二是為了方便工作的開展。

首先,市局內設機構為“正處級”的只有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。

直轄市很好理解,市局(市直機關)是正廳級規格,內設機構自然是正處級規格。

而副省級城市的情況有些特殊,市直機關是“正局級”規格。

這里的“正局級”是副省級城市內部專有的稱呼,對應國家標準的副廳級,市局局長是“正局級”(副廳級),副局長是“副局級”,低于副廳、高于正處,又叫做“副局正處級”。簡單來說,副局長在副省級城市內部享受副廳級的待遇,但出了城市,國家只認為是正處級。

而市局的內設機構是國家標準的正處級規格,處長是國標正處職,副處長是國標副處職。

4

縣及縣級市正處級,其所屬的公安局、文化局、教育局等等都是正科級;地級市是正局級,其所屬的各個局屬于正處級;省、部級單位所屬的各個廳或者局屬于正局級。

你的回答

單擊“發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