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聽評書長大的人,從小到大對“聽書長智,看戲慌心”這句話深有感觸。在父親的影響下,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天準時對著匣子(收音機)聽評書,順帶聽相聲。一來二去,聽了好多,田連元、袁闊成、艷桂榮、劉蘭芳等等,印象最深的還是單田芳。相對來說,評書對我的意義遠遠超過港臺武俠,所以到現在對俗文化情有獨鐘,雖說沒啥深入研究,倒也保持好奇,一知半解。評書里面的江湖氣和草根氣,跟現在中國的傳統結合的更為深入。仔細研究他們,能理解不少當下的深層次的問題。
記得《白眉大俠》竟然廣播了一年多時間,真是長的令人欣喜。后來這書還改編成了電視劇,趙恒煊、邢岷山、張子健、李婷等人主演,雖然改編幅度太大,但也足夠引人。這個模式跟今天鼓吹的IP模式一模一樣,只是工作做得比現在扎實多了,做劇的認認真真改,表演的也是仔仔細細演??上环陼r,評書已經成為邊緣了的亞文化、電視劇也沒紅、演員們還在二三線浮沉,李婷早已去世……
內容是武俠的,自然會有武功高低的比較。至于書中主題先行性質給出的一個名單,從于和到歐陽忠惠,在武林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了,神之間的武功高低,不能單從武術、武器等技能性手段入手了,還得綜合考慮天時地利人和,有比較才能有高低。除去于和、普渡、雪竹蓮三人,夏遂良自是武林一流,但是武功高成什么樣,單憑說是沒直觀印象的??梢耘e例,我覺得能表現夏遂良強悍的最為直觀的情節是三教堂那一部分故事。
起因是三教堂內訌,陳倉被攆走,方天畫、詹明奇手昆侖僧蠱惑,與開封府為敵。于和派夏遂良去調查情況,結果很快就成了昆侖僧等人的后盾。夏侯仁去調解,與夏遂良打得難分難解(此處還看不出夏遂良的武功有多高,因為他排名第四,夏侯仁排名第十一),然后夏侯仁被莊子勤二人暗算半死。然后然后開封府眾人要把夏侯仁搭救出去,來了一段八老戰金燈。
陶福安、鄒瑞、諸葛元英、上官風、梅良祖、古云飛、歐陽普終、凌空,這八位都是成名已久的武林名宿,車輪戰和一擁而上都沒有搞掉夏遂良。這種對戰場面,除去武術比拼,還有心理戰,八老這邊互相之間也沒有過聯合作戰的經驗,彼此之間也并非足夠默契,而且一群人在一起總會有溝通成本的損耗,夏遂良這邊雖說用上了武器,但也心有忌憚。彼此之間對對方的武術套路都非常了解,到最后就成了體力消耗戰。以致于最后排名第六白一子下山,漁翁得利,打贏了夏遂良。但是小劍魔的勝利并非那么完美,因為夏遂良已經被消耗的差不多了。所以這一戰,側面驗證了夏遂良的強悍。